【“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定西:深化“放管服”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新定西讯 近年来,特别是自“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定西市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的“先手棋”来抓,立足为民利民便民服务宗旨,积极推行“三个三”工作法,推动便民服务工作流程最优、工作效率最大,开展的“幸福账单”惠企服务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定西市“四个服务”推进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和扩大应用的做法被国务院电子政务办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专刊刊发。
树牢“真心、热心、耐心”的“三心”工作理念。全市各级便民服务中心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紧紧围绕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通过树立“热心接待”“耐心解答”“真心服务”的理念,为群众搭建了全新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平台,让“群众来回跑”变成“窗口协同办”。坚持工作“热心”。坚持笑脸相迎、温馨问候的工作态度,能够耐心解释各类政策,严禁出现对办事群众和服务对象“冷、硬横、推”等现象,形成“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的服务氛围,真正做服务群众的“店小二”。全市共设置“综合引导窗口、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招商引资项目代办、老年人服务、企业开办一窗办零费用”等155个服务专窗,增设29个帮办代办窗口开展综合代办服务,为办事群众现场提供耐心、细致的综合咨询办事服务。全市通过帮办代办方式,办理办件15000余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坚持“零距离、零积压、零投诉”的“三零”工作标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坚持“极简”原则,积极推行“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审批服务,持续打造事项最少、时间最短、材料最简、流程最优、感受最好的“五最”政务环境。受理业务时,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快审快办,节省办事群众时间;对不符合办理条件的,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告知办理事项的依据时限、程序和所需材料,尽最大努力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持续提高办事群众满意度。聚焦政府“瘦身”,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市级1312项、县级1485项、乡镇62项、村级43项,全市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微信群、村级会议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宣传,最大限度精简办事流程和环节,减少申请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社会满意度。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879个乡村实体便民服务中心(站)近1.2万个窗口“好差评”评价二维码全覆盖,评价288万人次,好评率99.99%。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成“不来即享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及申办平台”,向2.1万户企业线上发送税费优惠政策26.2万余条,推送减税降费幸福账单6.2万份,为5.94万户企业提供精准不来即享服务。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建立市本级“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服务”行政事项清单,“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事项分别达1279项和658项。
深化“严肃、严格、严谨”的“三严”工作作风。以优良的作风开创为民服务新局面。“严肃”态度转作风。全市各级便民服务中心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学习,严格规范办事流程,确保办理事项零差错,实现了“往返跑、多趟跑”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转变。“严格”程序转作风。严守工作制度,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窗口首问负责、AB岗、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投诉处理等制度,大力推行“全程帮办+前置辅导”模式,靠实首问责任人责任,通过“靠前服务”提升审批效能。“严谨”务实转作风。坚持严谨作风,力争便民服务全覆盖。针对农村偏远山区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不会用移动端、办事不方便的实际,延伸服务,全市普遍推行以“马上办、代着办、领着办、流动办”为主要内容的“民事代办”工作法,这一做法被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专刊推广。创新开展“县长进大厅”“局长进大厅”“首席代表驻窗口”零距离服务活动,面对面服务办事企业群众,集中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截至目前,局长、县长进大厅开展服务群众500余次。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