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评】以稳为基,筑牢粮食安全坚实壁垒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作为人类生存之本,是国家发展大厦的坚固基石,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犹如一盏明灯,聚焦粮食安全这一核心议题,从耕地保护、产能提升、科技支撑、政策保障等多个维度,擘画出我国粮食安全清晰且明确的发展蓝图。在全球粮食市场风云变幻、国内粮食需求如潮水般持续增长的复杂背景下,深入解读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这些举措,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严守耕地红线,守护粮食根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活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严格实施耕地总量管控,秉持“以补定占”原则,将各类耕地占用行为全面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体系,确保省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这一制度性安排,宛如一道坚实的屏障,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耕地的非法流失。
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诸如“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乱象,犹如毒瘤一般严重侵蚀着宝贵的耕地资源。此次文件着重强调持续整治这些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彰显了国家对耕地保护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度。我们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实阵地。
提升粮食产能,稳定供应保障
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提升粮食产能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任务。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将主攻方向聚焦于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实现稳产丰产。
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的集成推广力度,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促进粮食大面积增产。同时,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针对我国粮食单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现状,从技术创新、模式优化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通过这些举措,我们要让每一块耕地都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充足的供应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赋能粮食生产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征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领域集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一目标,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的统筹整合,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科技的力量将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粮食安全的根基更加稳固。
健全政策体系,激发种粮动力
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中央一号文件在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方面浓墨重彩,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为种粮农民的收益提供了兜底保障;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采取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保护耕地质量。
同时,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为农民种粮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风险保障。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解决了农民种粮的资金难题。这些政策从价格、补贴、保险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有效保障了种粮农民的收益,降低了种粮风险,让农民愿意种粮、安心种粮。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部署,是立足当下国情、着眼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从耕地保护到产能提升,从科技支撑到政策保障,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完整链条。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汇聚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力量,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粮食保障,书写粮食安全的崭新篇章。(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