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通渭:诗意栖居,邂逅陇上芳华
犁铧破土,万物生发。当春日的犁铧在通渭斑驳的大地上划出银线,山桃迎着春风悄然绽放笑顔,风车牵着烟云飘摇,寺子川的峡谷仿佛也感知到了春的浓烈,将冰冻了一个冬天的瀑布开始解冻,潺潺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惊起牛谷河畔闲游的野鸭,通渭大地这些未经修饰的生长,都开始书写大西北最本真的春之诗。
春日的通渭,是大自然的馈赠
高坡未必皆凉土,陇坂原来有玉渊。春日的通渭温泉,泉水潺潺,汤池潋滟,是大自然赐予通渭人民最宝贵的自然财富之一。
通渭温泉,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诗书有云,通渭温泉“疗效胜成药,温高恰自然”,诗书亦有云,通渭温泉“常闻除百病,又语养颐年”,通渭温泉水温之高、水量之大、水质之优居西北温泉之首,地下200米处水温达113℃,日泛水量约6000吨,富含32种元素和化合物,具有调理心血管、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近年来,通渭温泉度假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建成占地2.8万平方米的3A级旅游景区—温泉度假区、占地3700平方米的南特温泉旅游理疗中心和水域面积1400平方米的悦心温泉水世界,并利用通渭温泉水独特的理疗功能,打造了甘肃全省首个县级中医温泉水疗中心。同时,按照“总体规划、区域开发、板块结合、分步实施、连点成线”的原则,通渭县谋划了总投资18亿元的温泉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融合陇原风情、书画艺术、农耕文化、红色文旅资源禀赋,精心打造西北地区首个温泉康养基地。
鹿鸣呦呦,玉狼屏迹。鹿鹿山,这座通渭县城的“后花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通渭人民休闲娱乐的又一好去处。山上森林茂密,绿树成荫。春日里,漫步在鹿鹿山的林间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通渭县城的生态屏障,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重要作用。
牛谷河,古名温谷水,亦称华川水。其主体位于甘肃省通渭县境内,发源于通渭县境西北部牛营大山南麓,东南流经多个乡镇。沐着春风,行走于牛谷河20里水岸农耕文化风情线,树木葱葱、河水潺潺,休闲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生态停车区、健身步道区错落有致,俨然一条靓丽的风景长廊。滨河中段牛谷河堰湿地内,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摇曳,整个通渭因水而美、因水而动。近年来,通渭县加大对牛谷河的保护力度,通过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加强生态监测等措施,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天地为庐、山川作幕,马营逶迤、华岭巍峨。春日里,当厚重的青雾在马营华岭的层层梯田间泛起,哒哒的农机声便开始响彻山间,农人们在大地的指纹间开始一天的劳作,层层梯田与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构成别致的风景,诉说着通渭这片土地悠久厚重而又与时俱进的农耕文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天满山满屲的桃花,更是通渭的绝美胜景。每到春季,山野乡间,桃花灼灼,芬芳扑鼻。
通渭,是被大自然眷顾的。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未来,通渭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生态旅游发展,让这片土地的自然生态画卷更加绚丽多彩!
春日的通渭,是历史的传承
在春日里,牛谷河堰诗意而又庄重的春风,携着千年的爱情故事、挈着百年的历史事迹,吹过南山玻璃栈道、吹过氤氲神泉、吹过牛谷河20里水岸农耕文化风情线、吹过红军长征公园,一路奔你而来!在通渭,春天将古老的故事与现代的景致完美融合。秦嘉徐淑故里,诗词镌刻,云雾缭绕,翠柏森森;榜罗会议旧址,庄严肃穆,古柏参天,英魂永驻。
秦徐故里,飘香翰墨。秦嘉与徐淑,这对东汉时期的才子佳人,他们的爱情故事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心弦。
秦嘉徐淑公园,以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诗情”设为主线,征集来自全国各地书画名家的书法作品400余件,以牌匾、楹联、碑刻等形式突出公园特有的地域风情和书画元素,有力提升了通渭书画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是集市民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爱情主题公园。
立鹊桥,举目远望,秦嘉徐淑公园内骈四俪六隽永,诗词书画琳琅。堆山叠石、亭台轩榭、步道连廊、楹联抱柱,“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古典园林韵味让人感受到“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景中”的惬意,让川流而过的牛谷河水尽显诗书风韵。
公园依山傍水,串联起南屏山生态公园和南山生态公园,市民沿起伏曲直的栈道,或登高览城,或沐浴山林,自得其乐。
健身、观景两相宜。“通渭的公园以及休闲区的建设,切实改善、提高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春日里,市民张先生观景于南山公园,在公园设置的健身器材健身、悠然自乐。
而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则是另一段历史的见证。坐落在这里的红色景区,保留着举不胜举的革命遗址和文物,为我们讲述着一段段革命先辈们在这里战斗生活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一部红军长征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壮丽史诗。
通渭红军长征公园,以主题文化公园形式系统再现通渭红色文化历史,广场中心设置大型战斗场景人物组雕,广场北侧主题浮雕墙以图文形式艺术再现“榜罗镇会议”和“陕甘支队连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场景,广场南侧设有“七律·长征”诗碑,广场周边配以“华家岭阻击战、韩家岔梁战斗、南河滩文艺联欢会”等八组浮雕,成为通渭红色文化旅游的又一重要景点之一。
从秦嘉徐淑公园的诗意浪漫,到榜罗会议旧址的庄严神圣;从温泉度假区的康养胜地,到牛谷河湿地的生态长廊,通渭的哪一处春天,不让你流连忘返?
春日的通渭,是文化的盛宴
通渭的春天,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文化的盛宴。
翰墨飘香,书画名城。通渭,一个可以一边泡温泉一边赏书画的沃土,一个可以耕罢梯田耕砚田的胜地!
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通渭,不仅是书画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更成为全国书画创作交流的重要枢纽。全县书画创作人员超1万人,中书协、中美协会员达63人,民间收藏总量逾280万件,通过“书画+产业”模式,培育文创企业30余家,开发衍生品百余种,年产值达5000万元。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等品牌,通渭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等12个国家级书画培训基地,入驻画廊800余家,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近年来,通渭县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积极创建全国“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打出了一系列文化产业“组合拳”,使书画文化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让“书画名城·康养通渭”享誉全国。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通渭,这座古老神秘而又与时俱进的小城,正如同一位性格复杂而又极具魅力的故人,挥手而来,欢快地行走在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