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彩练当空舞 ——张得福小说简析

原创
浏览量

□ 夏志雄

小说是文学体裁里最难把控的,定西市有一个作家选择小说迎难而上,出版长篇小说《哑城》,获定西市第五届马家窑文艺奖、甘肃省第七届黄河文学奖;《聊天》获全国法治微小说大赛“光辉奖”特等奖;storybook“岛”主题获全国写作大赛一等奖;短篇小说《昆仑血》获定西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文学大赛一等奖;有原创电影剧本《树爷》《洮河儿女》,其中《树爷》获甘肃省优秀电影剧本奖。他就是张得福。

张得福,甘肃通渭人,1987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为一个青年作家,有如此骄人成果,实属可贵。现在,让我们用心走向他的小说。

先看看《聊天》。小说1200余字,很短,却有分量,是写法治文化的杰作。设计精巧,成功采用翻转手法,人物形象丰满,让人性善恶毕现。著名评论家雷达是《聊天》的十个终评评委之一。

再看看几个短篇。《背麦人》故事里有故事,是两个半圆的相交结构,书写底层小人物的酸楚。探索了人物抑郁症的起因,有深度。《数火车》起于梦,终于梦,画了一个大圆。小说生活场景密集,数火车其实是数子孙,数生存,体现生活与时间的变奏。《狼渡滩》从一个侧面表现女性的原始欲望,是对女性复杂性格的考量,只不过隐于优美的风景里不易觉察。

得福的手法灵活,既有现实的解读,又有魔幻的表达,并把意识流等融于其中,魔幻手法是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吸引读者的,代表作是短篇《空》《上班之路》,中篇《追魂鸟》。对魔幻手法,《背麦人》通过抑郁症患者的玄想展示,场景明确;《数火车》用梦境和挤压时间过往的火车来展示,运用隐蔽。用灵魂视角审视生活是另一种魔幻,集中表现在《昆仑血》《清凉寺的钟声》《追魂鸟》里。《昆仑血》借魂魄讴歌戍边热血男儿的爱国豪迈和牺牲精神。《清凉寺的钟声》从纵深处写农村人的悲欢离合,表达了魂魄对故乡难舍的爱,黑子狗对魂魄的感应给小说浓郁的抒情性,清凉寺三次温情的钟声,给读者推送无穷的遗憾和疼痛。《追魂鸟》八节内容从六个层面展开,六个人物先后自我介绍,多片段组合小说。写老易尸体的哭喊与痛苦、乌鸦的行为、最后追到别墅的血绳,极尽魔幻之能事,而乌鸦是贯穿全篇的魔幻线索。写灵魂,《昆仑血》悲壮,《清凉寺钟声》凄婉,《追魂鸟》辛辣。

《空》依照“我”的讲述展开,苍凉的悲歌,美妙的描写,与洞中的寒与脏对照分明,少年、睡罗汉、抽烟人是主人公的人生三维度,用魔幻手法隐喻了生命主题。《上班之路》想象奇特,历史和现实碰撞,上班之路,是人生之路,给读者思考空间。

得福的小说想象奇特。用通感手法,表现声音画面;用身边物相,比喻新奇亲切。有古诗之境。用美景示悲情,推动情节发展。

得福用心血写着小说,作品精心的建构避免了平铺直叙的视觉疲劳,魔幻和意识流等手法引人入胜,古典语言配上恰切的方言,有文学性;渗透大量的知识信息,有文化味。长篇《哑城》用平行镜头。电影里暴力让伊拉克人哑口无言;现实中肉欲让小城荒谬、空虚:哑城成最大的象征。小说拥有深刻,先后斩获省市大奖,实至名归。

得福主攻长篇小说,近期力作约二十万字的《兽王》集中运用魔幻变形、时空割裂、人称转换、象征叠加、动物群体视角等先锋技术,以十多种动物的意识流动冲击读者,极尽创新之张力,用诗歌、散文、戏剧、书信、赋笔等文言样式营造小说氛围,效果极佳。

谁持彩练当空舞,唯有坚持望河山,得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