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红色圣地:赓续长征精神的“红色热土”

原创 通渭融媒
浏览量

“陇上神泉 书画通渭”——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这座陇上文化名城的肌理,探寻书画传承的匠心、诗词吟咏的雅意、温泉氤氲的滋养、红色热土的初心、陇中风情的醇厚,见证文化沃土如何孕育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今天,让我们走进“红色圣地”,了解这片赓续长征精神的“红色热土”。

通渭,一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

通渭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区,红色基因深植这片土地。以榜罗镇会议纪念馆为核心,华家岭阻击战遗址等3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支撑,通渭构建了覆盖全域的红色教育网络,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重温红色记忆,聆听红色故事,汲取精神力量。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景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前往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纷纷走进榜罗镇会议纪念馆,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重温当年红军过境通渭的那段红色历史,凝聚奋进的力量。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讲解员李荣莉:“榜罗镇革命遗址国家4A级景区主要以家庭式旅游群体为主,带领孩子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在纪念馆内,讲解员手持扩音器,向游客讲述着这段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

游客袁彦龙:“带孩子来榜罗镇纪念馆参观学习,让孩子感受长征之路的不容易,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据了解,为保护红色基因,通渭县累计投入超千万元,修缮了红军将帅住宿一条街、党家堡战斗遗址等遗迹,并建成纪念馆陈列珍贵革命文物,如国家一级文物“红军宣传标语门板”,生动再现长征时期的军民鱼水情。

“通渭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红军长征过境地域最广、时间较长、部队最多的县份之一。全县80%以上的村庄都留下了红军足迹,全县共有红色革命遗址43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副馆长何大龙说。

近年来,通渭县创新融合,以“红色基因”为根、“红色故事”为魂、“红色文化”为脉,深挖长征历史资源,通过“红色+研学”“红色+文旅”等模式,吸引海内外游客参与沉浸式红色体验。

通渭融媒记者 包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