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一线 | 党建引领“薯”光路 安定区凤翔镇万亩马铃薯春播启新程
春风拂沃野,农时催人忙。眼下,安定区凤翔镇抢抓农时,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合作社成员和农户齐上阵,全力推进5.45万亩马铃薯春播工作,在广袤的田畴间奏响春耕生产的“进行曲”。
党建引领 绘就田野共富图
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成立由党员干部、农技专家组成的“春耕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田。今年通过党建结对帮扶机制,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场次,协调解决农资供应、农机调度等问题30余件,切实发挥“一名党员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
“要把党的好政策变成老百姓鼓起的钱袋子。”在丰禾村,村均“百亩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如火如荼。由村集体统一整地、供种、销售,推进百亩集中连片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农户可选择入股分红或返聘务工,探索出一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村民参与”的增收新路径。
科技助力 春播按下“加速键”
凤翔镇以“稳粮扩薯”为抓手,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全面升级春种模式。在安家坡村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数台大型马铃薯播种机同步作业,实现开沟、覆膜、覆土、播种、施肥“一条龙”服务,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3倍以上。同时,新型生物有机肥和抗病种薯的推广使用,为薯苗茁壮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在小西岔村马铃薯试验田,农技人员开展试验种植。通过对比马铃薯在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方式下的生长情况,精准掌握其需肥规律,测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肥配方,进而有力指导全镇马铃薯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助力马铃薯种植增产增效。
规模种植 托起产业振兴梦
围绕打造“千亩马铃薯示范基地”目标,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800余户村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同时,借助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引进全自动粉条加工生产线,对原有的马铃薯加工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形成育苗、种植、订单回收、多元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以前种洋芋靠天吃饭,现在有合作社统一供种、技术指导,连销路都不用愁!”在定西瑞源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的村民,一边分拣种薯一边算账,“自家种的3亩地,加上在合作社务工每天120元的收入,一年起码多赚2万元。”
春风化雨育希望,特色产业促振兴。在机械化轰鸣声中,一粒粒优质种薯正被播撒进希望的田野。凤翔镇通过党建引领与科技赋能,推动传统马铃薯种植向现代产业链条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