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全力破解人居环境整治“最后一公里”——渭源县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启动

原创
浏览量
作者:魏姣

新定西讯 4月29日,渭源县“和美乡村 净美家园”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全县垃圾机械化作业率、资源化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智能设施配备率、垃圾收集转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一场“现代化环卫设施+智慧环卫系统+全链条管理方式”的人居环境整治革命正在渭源悄然发生。

垃圾压缩车、洗扫车、勾臂车、智能垃圾桶……各种环卫设施整齐摆放在项目启动现场,活动结束后,他们将“奔赴”渭源县16个乡镇,正式“上岗”。

“在北寨镇、会川镇改建了2座现代化垃圾压缩中转站,全县配置了压缩式垃圾车、洗扫车等各类专业车辆162台、智能化垃圾桶2.68万个,各类巡查便携式无人机5台。”该项目引入的福州雪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环卫设施已然到位,但智慧化、体系化如何体现?

在渭源县乡村生态共治指挥中心,这一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背后的“智慧大脑”被揭秘。走入指挥中心,监控大屏上,智慧环卫一体化平台、智慧巡查监管平台、无人机飞控平台、视频融合通讯等高科技信息化平台正在高效运行,人员作业预警、车辆安全预警、机械化作业预警、公益性岗位职工作业运行轨迹都在屏幕上清晰可查,所有环卫设施、工作人员都配备了专属电子卡,和这些平台产生链接。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智慧环卫系统创新采用智慧监管模式,搭建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管理平台,集成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监控终端,开发AI监控5个,实现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和统筹调度。简单说,就是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实时监控乡村环境卫生状况,快速响应各类环境问题,实现精准管理和高效治理。

至此,人居环境整治从“人治”向“智治”的转变有了现实条件。渭源县立足长治长效,同步进行全链条管理建设,通过“分、收、运、处、巡”等方式,构建“户分类、村收集、企转运、县处理”四级体系,推动全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高效、持久、深入开展。

据悉,渭源县“和美乡村 净美家园”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按照“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模式,总投资3475.11万元,是渭源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渭源县将不断增强争先创优信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着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收官之战,让‘垃圾不落地、渭源更美丽’成为新的名片。”渭源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