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全民动员齐参与 和美乡村展新颜

原创
浏览量
作者:张官杰

新定西讯 为答好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必答题。安定区将“垃圾革命”作为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欠账,采取示范引导、点面结合的方式方法,推进“垃圾革命”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不断推动城乡环境面貌提档升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加强。

“按照巩固提升类、继续加强类、重点整治类进行划区域整治,对15个行政村上年度垃圾革命开展情况进行划分,建立了15个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负责对农村垃圾进行日常清运和保洁。”安定区鲁家沟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冉刚强介绍鲁家沟镇开展“垃圾革命”的做法,截至目前。鲁家沟镇设立集中垃圾收集点5处,聘请垃圾清运公司1个,更换破损垃圾桶40余个,累计清理重点区域生活垃圾30余吨、建筑垃圾10余吨,农业生产废弃物及废旧农膜8余吨。

农村垃圾治理存在“收集难”“处理难”“长效管理难”的“三难”问题。鲁家沟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机械设备支撑”的思路,聘请垃圾清运公司,对镇上的垃圾进行集中清运。云海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宁介绍:“我们在村上设置了垃圾分类桶,村社收集后,垃圾清运车每日转运到“区域处理中心”,最后统一输送到垃圾处理厂,基本做到垃圾日产日结,日均处理效率大幅提升。

“垃圾革命”行动开展以来,安定区鲁家沟镇按照“周晒、月评、季考、年奖”的总体思路,围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在建立网格机制、完善清运体系、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营造了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到“时时美”、从“面子美”到“里子美”,从“短期整治”到“长期和美”的深度转变。

生活垃圾治理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以前我们的庄前屋后都是杂草、柴草、烂砖、烂瓦,村里的道路不是白色污染,就是牲畜的粪便。”巉口镇赵家铺村村民刘彩萍回忆道,以前村里面的卫生环境就是脏、乱、差,大家也不爱护卫生。

自从实行“垃圾革命”以来,巉口镇通过强化督导检查,建立“清单化+常态化”双销号模式,让问题整改“零盲区”,强化激励引导,构建“物质奖+精神励“双驱动模式,让内生动力“全激活”,强化网格管理,推行“网格化+智能化”双治理模式,让精细管控“无死角”,使人居环境整治的“民生工程”真正成为群众认可的“民心工程”。村上环境变好的同时,大家自觉养成了爱护环境的习惯,在自家小菜园忙活的刘彩萍高兴地说:“现在,家家户户的庄前屋后变成了小菜园、小花园,看到路边的垃圾,无论是大人小孩,大家都会自觉捡到垃圾桶里面,整洁干净了,大家住着舒心么。”

“我们村上通过硬化村内道路,对破旧沟渠进行清淤疏通,党员干部带头,动员村民一起参与,卫生死角、乱堆乱放得了有效治理,村里道路宽敞整洁,房前屋后干净有序。”赵家铺村党(总)支部书记高秀说: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渠,还建设了小广场、小花园。环境变美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大家爱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更强了。

安定区住建局指导各乡镇合理规划收集路线,设置1180个垃圾收集点,选聘保洁员4054名,配置垃圾收集车63辆,计划新增收集设施6818个垃圾仓50个、分类式垃圾亭45个、垃圾房7个,维修更新收集设施940个,做到日产日清、随满随清。整治残垣断壁333处,农村危旧房屋261处。清理自行排查垃圾点650处、清理垃圾量1.2万吨,无害化处理垃圾1.2吨,输送焚烧发电垃圾1.06吨,资源化利用率80%。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包艳琴表示:“垃圾革命”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信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持续推进,这场绿色变革将为我们安定的和美乡村建设扮靓新容颜,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