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新添镇:百社千户同议事 共绘乡村“净美图”

原创 新定西
浏览量
作者:田倩

春风拂过陇原大地,临洮县新添镇的田间地头、村街巷道里涌动着一股“垃圾革命”的热潮。为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近日新添镇党委部署151个社全面开展“投身垃圾革命、共创幸福家园”基层群众议事工作,聚焦各村痛点难点,以“社社有主题、村村有行动”的全覆盖模式,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身为“主人翁”。截至目前,全镇已有56个社率先召开议事会,一场“全民参与、全域治理”的环境保卫战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上演。

分类施策破难题:从“议事清单”到“民生答卷”

在议事现场,各村没有搞“一刀切”,而是紧扣村情民意定制“专属议题”,让议事会真正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下街村的街区主干道上,商铺林立、人流密集,占道经营、垃圾乱堆曾是老大难问题。“摊位堵住了排水沟上,夏天臭味熏人!”村民师大姐的吐槽引发共鸣。村“两委”联合商户代表、社长进行实地勘察,最终形成“划定经营区域、定时定点清运、商户‘门前三包’”的整治方案。如今,街区两侧划设了醒目的标线,新增的垃圾桶整齐排列,商户王老板笑着说:“街道干净了,生意也更红火了!”

南坪村则把焦点对准“庄前屋后”的“微环境”,议事会开到了农家院落里。柴草乱垛、畜禽散养等“家门口”的问题被摆上桌面。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柴草集中堆放点就设在村东头的闲置场院,党员分片包户督促整改,再搞个‘卫生星级户’评选挂门牌!”三社社长的提议赢得掌声。68岁的岳大爷第一个响应,不仅规整了门前柴垛,还在院角用竹篱笆圈出小花坛:“现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扫院子,家门口干净了,心里敞亮多了!”

作为乡村示范村的梁家村,把议事会开到了3号路的违建现场。曾经的巷道违建扎堆、污水横流,村民怨声载道。村党支部书记潘龙带领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在议事会上,“拆违治乱、美化巷道”的决议得到全票通过。议事会上,村民还商议,在巷道铺设青砖、栽种花木,把曾经的“烂泥巷”打造成“景观道”,让这条路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

多元参与聚合力:从“干部干 群众看”到“一起想 一起干”

在三十里墩村九社的渠道旁,一场“水渠边的议事会”拉开帷幕。200米的灌溉渠年久失修,农田灌溉告急。“机械费用村集体出,管材大家自筹,修渠咱们投工投劳!”九社社长王建忠提议刚落,20多位村民纷纷举手报名。老党员彭吉顺说:“渠道修好了,受益的是咱们自己,出点力应该的!”村民黄永忠说道:“渠修好了,秋后的玉米还能多收两茬,累点值得!”

冯家沟门村一社将议事会开到植树现场,围绕义务植树与苗木清理,经商议,村委会以市场价采购师希太耕地内0.7亩共120株云杉,并于4月11日开展义务植树,将云杉种于村社道路两侧。议事会商定“认养一棵树、守护一片绿”管护机制,既解决了苗木清理难题,又提升村社道路绿化景观。

黄家坪村的议事会则充满了温情。针对孤寡老人无人照料、家中卫生难清理的问题,村民们商议成立“银龄帮扶队”,每周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清运垃圾。此外,村里还计划再购置1台垃圾清运车,推行“定点收集、定时转运”,并将每月15日定为“党员助老日”,让关爱与整治同频共振。

全域推进筑长效:从“一时美”到“持久美”

在驹山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热议“废旧农膜回收”的新政策。议事会上,村“两委”提出“积分兑换”机制:田间地头废旧农膜由农户自行收集,交至上街村农膜兑换点后,拿兑换票据到村部积分超市兑换商品。“以前农膜随手扔,现在成了‘宝贝’!”村民李大姐背着满满一麻袋废旧农膜来到回收点,她说现在全村的田间地头几乎看不到白色垃圾了。

潘家坡村五社的水路维修议事会则聚焦“水路维修”。议事会最终形成“群众投劳+集体补贴”方案,由村上提供材料,群众出工,对社道的水路进行维修。同时,推选3名村民担任“水管员”,负责日常巡查与维护。村民代表老汤说,议事会不仅解决了眼下的问题,更建立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长效机制。

群众议事不是“走过场”,而是要让每个社都动起来,让每个村民都参与进来。接下来,新添镇将把56个社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全镇151个社的共同行动,推动“垃圾革命”迈向“全域攻坚”。

夕阳西下,新添镇的村道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正拿着扫帚清扫路面,孩子们追逐着掠过干净的巷道,老人们坐在一起拉家常。这场始于“议事桌”的环境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每个村庄的面貌,更在群众心中种下了“自己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识。当百社千户的“微行动”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大能量”,一幅“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幸福家园新画卷,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通讯员 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