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连儿湾乡坡耕地改造绘就山区农业新画卷

原创 新定西
浏览量
作者:赵明

春日的临洮县连儿湾乡,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在连儿湾乡花麻湾村、翟家梁村、三源村、大湾村等地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施工现场,推土机、挖掘机正挥舞“铁臂”作业,将原本陡峭零散的坡耕地整修为层层叠叠的水平梯田。作为连儿湾乡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这一项目正为山区群众铺就一条“保土、保水、保产”的振兴之路。

“以前的地块又窄又陡,大型机械进不来,种地全靠人力,收成还不稳定。”翟家梁村党支部书记陈贵东站在施工现场感慨道。如今,随着推土机的推进,碎片化的坡地逐渐连片成方,田间道路也同步拓宽平整。项目通过“小田并大田”“陡坡改梯田”的方式,将坡耕地改造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农田。

“地块平整后,大型农机能直接开进田里,省时省力不说,产量还能翻番!”翟家梁村村民刘建东指着自家改造后的梯田满脸笑意。过去因水土流失严重,每亩马铃薯产量不足2000斤,改造后预计亩均增产30%以上。

连儿湾乡隶属临洮县东部,地势东高西低,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高原山区乡镇,境内许多地块坡陡狭小分散,达不到机械耕种的条件一下雨不仅留不住水,而且土层被越冲越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近年来,连儿湾乡党委、政府按照“强堡垒、兴产业、暖民心”的思路,始终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以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合力,积极争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结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小块田”变“大块地”,零散的陡坡地变成了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增加了可耕地面积、将原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打造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增强了耕地抵御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前这些坡地一下雨就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越来越薄,收成也越来越差。现在通过坡耕地改造项目,土地变得平整了,保水保肥能力也增强了,群众们种地也更有信心了。”大湾村村委会主任周世民说。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2024年以来,连儿湾乡先后实施坡耕地改造1万余亩,使零散的坡地变为集中连片的梯田,大型机械可以顺利进入田间作业,从而有效降低群众劳动强度,为后续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连儿湾乡副乡长张银潼表示。

据了解,临洮县连儿湾乡2024年、2025年在花麻湾村、翟家梁村、大湾村、三源村共实施坡耕地改造1万余亩,该项目建成,将为连儿湾乡打造万亩马铃薯、中药材片带及千亩小麦全程机械化示范点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项目促使产业发展形成“以规模化促机械化、以机械化带规模化”的良性互动模式,在节省用工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初步预计马铃薯种植和中药材种植每亩将分别为群众增加1000元、2000元的收入。

随着万亩梯田的肌理渐次舒展,临洮县连儿湾乡正朝着现代农业格局迈进。这片曾经“靠天吃饭”的山区土地,如今在机械与汗水的交织中,正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向着丰收的远方绵延。(通讯员 赵明)